三亚红色故事2 | 西岛女民兵,不爱红妆爱武装
西岛,全称西瑁州岛,与相距不远的东瑁岛,成犄角之势屹立在南海海面,扼守三亚海上交通的咽喉,被称为“南海前哨的两只眼睛”。这里曾涌现出八姐妹一腔热血、十几年如一日戍守天涯的美丽故事。今天,推推带大家一起去探访西岛女民兵们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……
「八姐妹炮班」日夜守卫祖国海防
为了加强南海国防前哨的防御力量,1959年8月,西岛组建民兵营。1962年,当地驻军从民兵营中抽出8个人,组建了第一个以女民兵为主力的炮班,作为守岛驻军的辅助防御力量。1963年3月,炮班被正式命名为“八姐妹炮班”。同年,她们与部队的其他6个炮班同台竞技,比赛中,一击命中!这一炮,全场喝彩,八姐妹炮班也因此“一炮成名”。
这群过去扛着鱼叉的渔家姑娘,站岗放哨、扛枪训练、巡查海滩......一点都不逊色于男儿郎。烈日炎炎,汗水湿透衣服,她们的皮肤被骄阳晒得黝黑,鼻耳也常常被炮弹出膛时发出巨大的吼声震出血。
西岛长达两公里的东部海岸线,就是她们“把守”的哨岗。每天炮班姑娘们都会扛起枪,在海边巡逻,夜间也不能松懈。巡逻期间,不论有无敌袭的信号,她们都从未掉以轻心,每晚认真站岗巡逻。
「西岛女民兵」海霞精神薪火相传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当年叱咤风云的“八姐妹炮班”已由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,变成了古稀长者。期间,女民兵炮班的组织建制几经调整,西岛女民兵在原有的“八姐妹炮班”基础上,组建为3个排编制的女民兵连。
无论建制如何变化,她们始终扎根海岛、热爱海岛、建设海岛。2010年10月,海南发生特大暴雨,女子民兵连深夜冒雨转移受灾群众100多人;2011年3月,岛上旅游景区一处山头燃起大火,她们迅速奔赴现场,用扫把扑打、海水降温、铲土掩埋等方法把山火破灭,被游客称为“铁姑娘”。
「西岛 · 美丽渔村」
新时代的独特“网红”如今,训练场上的硝烟已随海风飘散,当年女民兵们精心守护的小海岛,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漫步西岛,废弃渔船变成了海上书房,百年珊瑚老屋改成了文化创意馆,昔日贫穷的小渔村变身“海上花园”。西岛以其独特的魅力,成为三亚新的网红目的地。
逛在西岛
来到西岛,不要错过西岛女民兵展览馆。
展览馆门口就是西岛女民兵“炮班八姐妹”群体雕像。或站或坐,或巡逻站岗,或极目远眺.......每一个细节动作,都体现出坚强勇敢,干练果断。
展览馆内墙壁上贴有当时女民兵训练时的老照片,还陈列着女民兵曾用过的收音机、手电筒、炮弹壳等许多珍贵的老物件,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站岗放哨、守卫边防的峥嵘岁月。
时间充裕的话,你可以走进西岛渔村的百年古巷,慢慢品味一座座珊瑚礁石老屋。这些百年老屋,是我国南方热带海岛型建筑与海岛人文历史发展的“活化石”,一砖一瓦,堆砌的不只是房子,还有西岛人饱含深情的渔家记忆。透过老屋那一扇久经风雨的珊瑚石窗,仿佛能一窥西岛400余年的渔家历史。
你还可以去逛逛西岛的海上书房,由三艘旧渔船改造而成的一间文艺书屋,完全漂泊在海上,每当你坐在书屋里读书的时候,总有一种自带摇椅的错觉。在这里,你可以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,任凭“风吹哪页读哪页”,在随波飘摇的意境里,写下愿望,寄给时光。
吃在西岛
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这个地方的饮食,在西岛,细滑爽口的炒仙人掌可是一道“祖传”美食。
将仙人掌割下后去刺再切成纤细的条状,焯水后配上黄豆酱、蚝油、姜等配料用中火炒。一口下去,咸甜适口的黄豆酱散发出浓郁酱香,炒仙人掌绝对是西岛不可错过的美食!
西岛粽子,在推推心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!
包粽子的叶子有很多种,西岛粽子通常选用椰树叶,包上肉质细腻的黑猪肉和鲜嫩欲滴的鸭蛋黄,在大火上蒸1个小时后就可以吃啦~浓香的糯米粒饱含肉汁,黑猪肉香而不腻,鸭蛋黄唇齿留香。每一口咬下去,几乎都能吃到肉和蛋,所有词藻在这一刻都显得太过苍白。
玩在西岛
在西岛,你可以静赏夕阳下碧礁缭绕、风光旖旎;体验酣畅淋漓的海上运动,刺激肾上腺素、畅享玩海的乐趣;乘一艘摩托快艇环岛而游,目光所及,尽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海岛美景;穿上潜水服,和鱼群在五彩斑斓的珊瑚丛中相遇……
晚上去赶一次海、听一段渔村故事……感受那些藏在渔村巷子里的人间烟火。
宿在西岛
如果想要真切感受西岛渔村的悠闲生活,住在民宿会是极好的方式。
西岛院子是配套设施完善的轻奢型海岛民宿,院子的设计回归悠然自得的海岛生活,将风情浓郁的海岛元素融入整个设计主题,空间随性但保持轻奢典雅的格调。
远方,是岛上一座最具文艺气息的小院子,珊瑚墙、老房子,精致的小盆栽摆满院子的角落,青藤和鲜花铺满石屋和围墙,古朴精致,诗意盎然。
中华儿女多奇志
不爱红妆爱武装
西岛女民兵的身影如故
这个夏天,和推推一起出发
探索西岛的红色文化
感受四百年的历史沉淀
童趣三亚·全家登岛游玩路线② | 探索自然,发现三亚的无限可能
童年记忆,白鹭公园
你真的懂三亚吗?